推广 热搜: 公司  代理记账  公司注册  月嫂  钟点工  内资  注册公司  搬家公司  内资公司  注册外资公司 

造价资质取消,背后三大原因值得深思

   2022-09-27 工程人的交流家园310
核心提示:2021年6月3日,(国发〔2021〕7号)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证照分离” 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通知》,从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工程造价咨询...
2021年6月3日,(国发〔2021〕7号)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证照分离” 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通知》,从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工程造价咨询资质的审批。该消息一出,引来无数猜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为什么会取消?工程监理服务资质是否也会随之取消?取消后对造价师有何影响?造价咨询企业又该如何应对?面对众多问题,身处其中的造价人和企业都想寻求一个答案,但面对网上的众说纷纭又难有头绪。本次特邀专家聚焦国家政策、行业前景,为大家解答上述困惑。内容全面丰富,观点深刻清晰,相信能让身处其中的工程人拨开云雾、看清前行方向。 01造价资质为何取消?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造价行业也不例外。2021年6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 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通知》(国发〔2021〕7号),意味着造价咨询企业资质正式取消。 为什么要取消造价咨询企业资质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依法行政的需要。建筑行业的造价资质依据是1998年3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但是在这部法律里面,并没有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提出资质要求。造价咨询企业资质的依据来源于2000年1月25日颁布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74号),但还未上升到法律高度。 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规定行政许可原则上只能由法律、行政法规设定,这就意味着,造价咨询企业的资质认定存在是否具备合法性的问题。 二是为了兑现WTO的承诺。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并申请了15年保护期。造价咨询企业资质的设定客观上对外资进入造价咨询领域设置了壁垒,现在保护期已经过去了5年,因此取消造价咨询资质也是中国为了兑现WTO的承诺。 三是基于中央政府实行简政放权,积极推行“放管服”改革的大背景。2019年发布《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规〔2019〕515号),深入工程领域咨询服务,积极培育具有全过程咨询能力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在此大背景下,取消造价咨询企业资质也可以理解为给国家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让路。 总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取消,本质上是一项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重大举措。 02监理资质是否取消? 面对造价咨询企业资质的取消,很多人会担心工程监理服务资质是否也会取消。 目前,监理咨询企业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规定唯一需要资质的工程咨询企业,也是建设方五方责任主体之一,它的法律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因此,个人认为目前取消的可能性不大,相反,在此背景下监理咨询企业还有可能挑起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大梁。 03造价资质取消对造价师有何影响? 造价咨询企业资质的取消,对此最关心的莫过于身处行业之中的造价师。那么,造价咨询资质取消后,对造价师是否有影响呢? 目前,业内对此流传着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造价咨询企业资质的取消排除出挂证行为,市场将更加规范,“人证合一”将更有价值;而另一种则认为,造价咨询企业资质取消后,企业可能会用更少的证书和更多的无证人员,造成造价人员更加内卷。 个人更支持第一种观点。取消造价咨询企业资质不是不管,相反管理会更加规范。根据2016年6月29日住建部官网消息,住建部发布了《关于取消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建办标〔2021〕26号),提出健全企业管理制度,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协同监管的新格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督,通过这一系列手段,必然会使“人证合一”人员更加突显价值。 述(最多18字 04造价资质取消企业该如何应对? 取消造价咨询企业资质的背景下,造价咨询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个人认为,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单一业务的造价咨询企业应向专、精发展,其市场目标为中小型项目建设方、房地产行业的造价咨询业务,或者为施工总承包单位提供造价咨询业务,或者还可以为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做分包项目服务;另一个是具有监理或其它工程咨询能力的造价咨询企业,应该努力向全过程工程咨询、向大而全发展,其市场目标为政府投资大型项目。因此,各个企业要根据自身基因来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 举报/反馈
 
标签: 造价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沪ICP备2022011483号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400-661-8576 返回顶部